2天倒计时,新规真的会“杀死”网约车吗?

2016/10/30 品牌设计 admin

网约车是在共享经济的大潮中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追求舒适度”的需求,从而迅速地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脑海中能闪现的各种场景:雨雪天/上下班高峰时段/身处偏僻的地理位置/紧急情况……第一反应打开手机叫车软件,已经达成一种共识。

这是一个被快速催熟的市场,监管的缺失、与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利益抗衡,使得网约车一直在争议的夹缝中、法律的灰色地带游走。风投的蜂拥而至,一大波烧钱补贴来抢夺市场份额的大战硝烟弥漫。

离网约车新规正式实施仅剩 2天的当口,网约车的命运是否能逆转?这个结合大数据、云计算、在线支付、LBS 的 O2O 移动出行打车平台,是否还能继续造福于民?带着这些疑问,财金君带你一同走进“网约车的世界”。从利益链中涉及的移动出行平台、司机与乘客、传统出租车行业、新媒体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

仅3个月,共享经济风吹起的猪落地了

源于互联网的一句话“网约车,这个曾经被共享经济风吹起的猪,在中国特色的国情中,终于要落地了”。

自10月8日,北上广深等地相继出台的新规地方版征求意见稿引发了相关利益方在网络上的轩然大波。

我敢断定大家首先被娱乐到的是这则相亲段子:

“你看到网约车新政了吗?”女生的妈妈声音很兴奋。
“看到了呀!”
“以后你出门前都要好好收拾收拾,特别是你要叫车的时候。”
“为啥啊?”
“有户口的,有本地车牌,开的都是2.0L或者1.8T以上排量的车,这条件,平时介绍对象都不好碰,现在滴滴都给你筛好了。”

细致入微的网友还支招,相亲时一句“你平时会去开网约车吗?”就含蓄地问出了你是不是京沪户籍、开什么档次的车。以“丈母娘挑女婿”的标准来调侃网约车新规,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除了“京人京车”、“沪籍沪牌”的热议点之外,新规意见稿在轴距、排量、车龄等方面也设定了极为严苛的准入标准。

这些豪华品牌的五座三厢车也统统不达标。

今年7月28日,交通部等国家7部委颁布的网约车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宣布网约车合法化。我国成了全球首个将网约车合法化的国家,尽显大国对互联网新生力量的包容与支持。舆论对此也一片赞赏。

然而,好景不长,不到3个月的时间,各地细则出台使得原本乐观的局势急转直下。

三大直接利益方“滴滴”、“易到”、“神州”

自2016年8月 滴滴 与 Uber 合并之后,共享出行市场形成一大两小的局面,即滴滴占据主导,易到和神州在其中抢食。

滴滴出行:新政与否,涨价都势在必行

原本借着网约车身份合法化的良好势头,滴滴在8月初就合并了Uber中国的业务后估值已达到了350亿美元,势如破竹般开始打造它的商业帝国,还计划最早在明年就进行的首次公开发行(IPO)。

北京、上海的地方细则出台,打击最大的自然是共享出行平台的霸主——滴滴出行。最先出来发表声明:

此举将导致:

1)车辆供给骤减。以上海为例,据滴滴平台统计,目前从事网约车的车辆符合新轴距要求的,不足1/5;

2)司机大幅减少。如上海已激活的41万余司机中,仅有不到1万名司机具有上海本地户籍; 

3)网约车车费翻倍。网约车定价之所以相对实惠,主要是因为社会共享车辆本身的平民性,要求用帕萨特、奥迪A4L等以上的车型提供网约车服务必然提高运营成本,或将抬高网约车费到当地出租车价格的两倍或以上;

4)出行效率大幅降低。粗略估算,等待时长将从目前平均5分钟延长到15分钟以上,同时因为供不应求,可能会再现司机挑乘客的情况。

数百万网约车司机师傅或将失去目前的工作机会与收入,这也意味着数百万的家庭将失去重要的收入来源。大量的网约车司机将面对失业打击,成为社会闲散人员,重新寻找工作,或将造成群体性危机和社会不稳定因素。而大量响应李克强总理“分享经济”从事网约车的兼职车主,也将被迫退出这个行业,刚刚在中国落地发芽的分享经济也将受到重创。

通读回应全文,在不满的情绪中夹杂着网友所说的那点“ 傲慢和娇嗔,不像是个成熟企业该有的气质”。

滴滴将网约车平台不断地做强做大,对经济转型和就业困局提供了相当大的支持,以滴滴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5月底,滴滴为中国17个重点去产能省份提供了388.6万个就业机会,占这些省份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7.8%。过去4年来,仅在上海市,过去一年滴滴平台就给网约车司机创造了超过33亿人民币的收入。

发表评论

社交帐号登录:

0条评论

案例

中国舞蹈“荷花奖”20周年展览

惠基金VIS

《舞蹈》杂志

《舞蹈》杂志创刊60周年展